大灣區GBA新聞:大灣區大學動工 盼成灣區麻省理工 落戶東莞料明年招生 定位「新型研究型大學」
明報記者 林迎 2022年4月5日星期二
圖1之1 – 位於東莞的大灣區大學,首期松山湖校區近日正式動工,預計明年落 . . . . . . (網上圖片)
【明報專訊】納入教育部與廣東省《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規劃》重點項目、屬大灣區教育領域中重要建設的大灣區大學近日於東莞正式動工,預計明年可建成首期校園並開始招生。根據公布的設計,有意締造成「大灣區麻省理工學院」的大灣區大學將偏重理工科,定位「新型研究型大學」,設有松山湖和濱海灣兩個校區,未來將與省內大型科學裝置、科研機構合作,為高端製造業注入創新動力。
一校兩區 料2030全部建成
可招生1萬 本科生研究生各半
早在2019年,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已提出要支持大灣區建設世界一流大學,同年5月,時任東莞市長肖亞非於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上透露,中央已初步同意在東莞濱海灣新區設立一所高質量、高水平的大灣區大學。2020年7月,大灣區大學辦學方案通過省政府審議,整個項目總投資逾100億元人民幣,由廣東省政府管理、東莞市政府負責投資及保障。
大灣區大學將採用「一校兩區」模式運作,上月,大學公布了廣受關注的松山湖校區設計方案,松山湖校區佔地17萬平方米,近日動工建設。按照規劃,其教學區會於明年落成並開始招生;另一處濱海灣校區,建設項目正招標,一期工程計劃明年開工,2026年竣工。大灣區大學預計可於2030年完成全部校區建設,屆時全校招生規模可達1萬人,本科生與研究生各佔一半,其中松山湖校區計劃有2000名研究生,濱海灣校區計劃有8000本科和研究生,另遠期預留5000人規模。
建「科教產合作共同體」 科企參與考核
關於大灣區大學選址,此前曾有過不少討論,也一度傳出落戶廣深的猜測,而作為全球製造業基地,東莞去年GDP跨過萬億門檻,成為廣東省第四個萬億級城市,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後,東莞在大學方面一直匱乏。因此,爭取到大灣區大學落戶,對東莞市謀求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起了很大作用。
從地理位置看,松山湖校區處於東莞松山湖科學城核心地帶,周邊雲集大科學裝置、研發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。濱海灣校區則鄰近廣州南沙、深圳空港和前海自貿區,亦方便對接港澳。據東莞市大學籌建辦負責人透露,大灣區大學將結合散裂中子源、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,建立「學校+大科學裝置(科研機構)+龍頭科技企業」的「科教產合作共同體」,構建「人才培養—基礎研究—成果轉化」全過程合作鏈。
「科教產合作共同體」將是大灣區大學跨學科項目式教學的一部分,向學生提供現實場景的研發和產業項目,讓他們用各類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問題。除了教師,企業和科研機構亦會參與考核學生,以達到透過實踐教學串聯理論學習,構建從知識到能力、從單一結構到多元融合、從書本問題到真實情况的全新課程體系。
打破傳統「大學—學院—學系」體系
大灣區大學以「打造大灣區的麻省理工學院」為目標,重視理工科基礎研究和教育,聚焦物質科學、先進工程、生命科學、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方向,重點展開前沿科技融合及創新研究。據廣東省教育廳介紹,該校將打破傳統的「大學—學院—學系」體系,代之以「大學—領域」這種更扁平、靈活的教育和研究組織模式。學校將賦予校長充分辦學自主權,引入相關領域、行業精英參與理事會,提升大學管理諮詢團隊的專業和影響力;同時結合社會發展需求,每3到5年對課程作動態調整,鼓勵學生靈活選擇主修課程。